——LOADING——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让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写在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文物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动全省文物事业蓬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全方位进步,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樊锦诗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和“改革先锋”称号。省考古所荣获2022年度“...

  • 如何从敦煌石窟中的“龙”看见文明交融?——专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刚

    五百青龙赴会、游龙飘逸云间、仙人乘龙御凤、龙首雨神吐云布雨、龙身伏羲护卫宝珠、九龙灌顶祥瑞之兆……在中国敦煌莫高窟中,有着大量精美绝伦、造型各异的龙形象。临近中国农历龙年春节,龙形象、龙文化备受关注。敦煌石窟中,龙的形象主要有哪几种?它们的造型、纹样、寓意有何不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中国龙与印度龙有无关联?针对海外年轻人,如何通过敦煌壁画中的龙元素,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

  • 时光相册丨文明中国:80年,再遇敦煌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丝路重镇敦煌多元文明在此交汇莫高窟雪景(无人机照片,2023年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开凿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历经十个朝代1000多年不间断营建这里不仅保存有4.5万余平方米壁画藏经洞中还出土了6万多件文物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56年拍摄的敦煌莫高窟外景一角。新华社记者 刘庆瑞 摄2023年4月25日拍摄的敦煌莫高窟窟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莫高窟第323窟张骞...

  • 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在杭州,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为迎接更多游客探寻八千年前此地先民的生活,春节前夕推出增强现实技术服务。在西安,陕菜文化体验博物馆正尝试把汉赋唐诗中描写的古代菜肴复原出来,让客人领略传统美食的“文韵”。在北京,新成立的中国影协科幻电影工...

  •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⑲丨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专访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

    苏伯民,敦煌研究院院长,甘肃定西人,理学博士。从事敦煌壁画保护及相关研究工作30多年,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壁画研究项目和壁画保护工程,率队攻克壁画“癌症”酥碱起甲的修复难题,拥有多项文物保护发明专利,牵头完成多项文物保护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参加的“古代土建筑遗址的加固研究”“敦煌莫高窟第85窟保护修复研究”“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研发与应用”分别获得1999年度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

  • “飞”起来,与敦煌壁画共舞

    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如果能身临其境,与飞天共舞,自由翱翔,会是一种怎样的奇妙体验?走进敦煌研究院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展厅,佩戴好VR设备,“飞”起来看莫高窟第285窟的梦想就能成真。挥舞左手,昏暗空间便被一盏明灯“点亮”。人似腾空而起,“飞”至洞窟顶部,原本需要抬头仰望的窟顶只需环顾便一览无余。“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合成效果。(受访者供图)高捧莲花的飞天、手敲连鼓的雷公、边飞行边降...

  • 扬帆者|张扬对话苏伯民:用科技读懂艺术,让未来拥有敦煌

    “敢于扬帆,乐见后浪”本期《扬帆者》带你走进敦煌莫高窟见证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接力扎根敦煌十年后,苏伯民终于感慨“这个地方,确实是了不起”。1992年,化学专业出身的苏伯民来到莫高窟,那时的他对敦煌的一切几乎一无所知,感觉“每个洞窟都差不多”。30余年默默坚守,如今他已成为壁画艺术的守护者,亦是敦煌历史的倾听者、跨越千年的文化接力者。他所在的敦煌研究院,以技艺与匠心唤起了敦煌壁画深沉的记忆,使其在时光...

  • 习近平的敦煌情

    敦煌,如历史长河中的一湾清泉,照鉴过去,也照耀未来。80年前,1944年1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结束了敦煌石窟近400年无人管理、任凭损毁、屡遭破坏偷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表示了对这座底蕴深厚的丝路古郡的向往。2019年8月,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深情地表示,此行实现了一个夙愿...

  • 匠心独运 芳华重现——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获得者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

    鸣沙山下、宕泉河边,跨越千年的莫高窟静静伫立。往事并不如烟。自汉武帝凿通西域,置河西四郡,敦煌经历两千多年的风沙侵蚀,在历史的脉搏中跌宕起伏、绵延不绝。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以中华文明为根基,交汇融合世界各种文明,成为人类文明最著名的十字路口。大漠风沙、残垣断壁、劫掠偷盗,肆意破坏,莫高窟岌岌可危。1943 年,旅法艺术家常书鸿的到来种下了莫高窟保护研究的种子。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敦煌人赓...

  • 让“一眼千年”的惊世容颜再续千年——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获得者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

    他们,扎根大漠,只争朝夕,与时间“比速度”,只为抢救保护古代壁画、石窟寺、土遗址等文化遗产;他们,赓续接力,广寻良策,与岁月“扳手腕”,甘愿用青丝华发换来文化瑰宝青春永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莫高窟第130窟保护现场讨论交流(前排左一郭青林、左二赵林毅、左三苏伯民...

共179条 首页上页12345...18下页尾页 共18页 /18页 跳转

新闻资讯

  • 敦煌研究院荣获第二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 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 敦煌研究院与英国考陶尔德艺术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

  • 首届“中国博物馆协会年度青年人物”揭晓,敦煌研究院1人榜上有名

  • 敦煌研究院在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大赛中取得佳绩

  • 2024年“四月初八”敦煌当地居民参观莫高窟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