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6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介绍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情况,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周君生、湖南省文物局局长姜猛、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志凯等回答记者提问。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罗娟主持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4日,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主场城市活动将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由国家文...
何以文明?何以中国?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让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近两年来的文化足迹,感悟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诗经》有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鸟元素在商代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对出土于殷墟妇好墓的青铜鸮尊,分别近50年后首次在北京重聚——日前,“‘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见殷商”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揭幕。包括青铜鸮尊在内的338件(套)文物珍宝荟萃一堂,铺展殷商文明图景,带观众寻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始终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以“文明传承与数字丝路的全球对话”为议题的平行论坛在敦煌举行,与会嘉宾进行交流。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5月30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敦煌开幕。同日,以“文明传承与数字丝路的全球对话”为议题的平行论坛举办,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的专家学者相聚敦煌,交流文明传承的新路径,探讨数字丝路的无限可能。平行论坛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无论是石窟艺术、敦煌遗...
今年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5周年。5月31日,“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https://cave17.e-dunhuang.com)在甘肃敦煌发布。这一平台集纳了国内外多家机构收藏的藏经洞文物数字资源,推进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在数字世界“重聚”。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据统计,藏经洞出土的各类文物共7.3万余件,其中海外4.7万余件,国内2.6万余件。100多年来,收藏于不同国家近百家公私机构的藏经洞文物逐步刊布,敦煌学成为“国际...
5月30日,在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的开幕式上,中外嘉宾进行《“三兔共耳”话文明 青年同心向未来》主题展示。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驼铃声声、商贾云集。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冲敦煌见证了商旅、使者络绎东西。伴随古丝绸之路而来的多元文明,在这座偏居大漠的边陲之城碰撞交融,凝聚出无数史诗和动人故事。穿越千年时光,敦煌风采更胜。5月30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敦煌启幕,再现丝路文明交汇融合盛景。...
5月27日至2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在天水市,深入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花牛镇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和伏羲庙,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行专题调研,听取意见建议,研究部署下一步贯彻落实工作。胡昌升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的重...
孤峰形似麦垛、窟龛密如蜂房、泥塑秀丽生动……天水市区东南,沿西秦岭林海深处北侧盘山而上,便到了麦积山石窟。作为甘肃最著名的景观之一,麦积山石窟开凿始于公元4世纪,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存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一千余平方米壁画,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岁月的长河缓缓流淌,十六国后秦的斧凿声早已消散,但麦积山悬崖峭壁上的“东方微笑”却穿越时空,笑看千年过往。麦...
5月26日,中共甘肃省委召开“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服务甘肃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听取省级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建议。中共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主持座谈会并讲话。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新甘肃客户端兰州5月26日讯 中共甘肃省委今天下午召开“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服务甘肃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听取省级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建议。中共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主持座谈会并...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文章指出,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